欢迎来到上海口腔医学会官网 !     
科普专栏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动态>科普专栏

一男子洗牙竟把细菌洗进心脏里,看完你还敢洗牙吗?

好好洗个牙,
结果进了ICU,
差点没命...


近日,常州一位51岁的刘先生(化名),总觉得浑身没劲,还莫名发烧,整个人体型明显消瘦。


就医后,医生的诊断结果令刘先生吓了一大跳:竟然是感染性心内膜炎!医生要求他立刻住院,但由于刘先生病程久、心脏情况差,住院第二天就发生“急性左心衰”且病情持续恶化,甚至出现了罕见的瓣窦穿孔至左心房,生命垂危。

 

医院进行了急诊手术,即主动脉瓣机械瓣膜置换。经过一晚上的奋力抢救,暂时把刘先生从“鬼门关”拉了回来。术后又经过重症监护室的彻夜监护治疗以及回病房后为期6周的无菌抗感染治疗,刘先生才算再次渡过了术后康复这一难关。

 

谈起刘先生的病因:主动脉瓣占位,提示主动脉瓣赘生物形成,细菌培养口腔链球菌阳性。也就是说,这次心脏感染的“罪魁祸首”,竟然和两个月前的洗牙经历有关!



相信很多人都和刘先生一样疑惑不解,定期检查牙齿、洗牙、补牙等口腔操作是呵护牙齿健康的有效方式,怎么就洗出心脏病了呢?

 

为什么洗牙会导致
感染性心内膜炎?

在解释这个问题之前,先给大家科普一个医学名词:心脏赘生物,它是由细菌、细胞、纤维素混合形成的。由心脏赘生物造成的疾病就叫做感染性心内膜炎。可能很多人是第一次知道这个病,但实际上它的发病率每年都在升高,而且临床上也不少见。


至于为什么洗牙会产生心脏赘生物?医生解释到:大约有500多种微生物存在于人体的口腔当中,当我们日常进行一些动作,比如刷牙、洗牙、拔牙时,它们就会随之“溜”到血液中,但是大部分细菌都不会长时间留在血液里,会经由免疫系统排出体外。

 

不过,如果有一些心脏做过手术的患者或者是先天性心脏瓣膜关闭不全的人群,当他们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如果细菌进入过多、毒性感染力特别强时,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细菌就会“趁虚而入”,流到心脏瓣膜并附着在上面,形成赘生物,最终导致感染性心内膜炎。

 

既然洗牙有“风险”,
普通人还能洗牙吗?

太长不看版总结:洗牙导致感染性心内膜炎只是极少数个例,大家不必害怕。

 

洗牙有益口腔健康,但它并不适合所有人,特别是某些患全身性疾病的患者。这是因为洗牙的过程中会出血,因此如果患有血液系统疾病、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严重肝病或长期服用抗凝剂的患者,要在全身疾病稳定后才能洗牙。

 

另外,对于患有急性肝炎、肺结核活动期、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的群体,也不宜使用超声洁牙。因为洗牙时的喷雾可能会在混合病人血液和病原菌之后,污染诊室空气,导致交叉感染。

 

所以,在洗牙之前,要将自己的全身健康情况如实告知医生,并且主动进行相关血液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谱及相关传染病学检查,必要时还需内科医生会诊。

 

如果是健康的普通人的话,为避免洗牙形成赘生物,除了要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和定期的牙科检查外,如果需要补牙、拔牙等,应到正规的医院就诊,并听从口腔医生的指导,切忌为了省钱去私人诊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