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上海口腔医学会官网 !     
学会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动态>学会新闻

2023上海市口腔医学学术年会《临床𬌗学面面观》专场成功举办

      2023年10月16日上午,由上海市口腔医学会主办,复旦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承办的2023上海市口腔医学学术年会暨口腔医学临床前沿技术学习班-《临床𬌗学面面观》专场学术会议由复旦大学口腔医院𬌗学研究院院长王美青教授主持。


      吴国锋教授做了题为《牙周病治疗中的咬合控制》的专题讲座,他首先介绍了“创伤性𬌗力”的新概念,由此具体讲解了原发性咬合创伤与继发性咬合创伤的概念及区别,进一步剖析了咬合创伤与牙周病发生发展之间的内在关联——咬合创伤不是牙周炎发病的始动因素,但是其发展的危险因素。接着吴教授介绍了其课题组多年来围绕“牙-牙周韧带-牙槽骨复合体”开展的系列研究成果。




      提问环节,吴教授针对𬌗垫技术用于牙周病咬合创伤患牙的临床经验,具体采用了释放型𬌗垫形式进行设计,重视消除佩戴𬌗垫时下颌功能运动过程中的咬合干扰,并进一步展示了佩戴𬌗垫进行牙周病患牙调𬌗的临床经验。鉴于传统𬌗垫设计加工技术较落后,吴教授提出数字化𬌗垫是未来临床𬌗学值得应用推广的重要技术。


      许衍教授的讲座题目是“浅谈青少年错颌伴髁突吸收的正畸治疗”,首先介绍髁突吸收的概念、CBCT的表现及发病率,并分析了髁突吸收的病因,最后通过青少年髁突吸收的临床病例展示,说明了青少年特发性髁突吸收实际上不是髁突骨吸收,而是发育期软骨内成骨障碍。




      王美青教授结合许衍教授的讲座,向大家解释说明“关节表面的软骨细胞不能成骨,关节面就会变得坑坑洼洼,因此不良的咬合可能会是青少年特发性髁突吸收的原因之一。”因此,在髁突发育期及早治疗错颌,建立良好的咬合,髁突可能可以恢复正常发育,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


      赵丙姣教授针对重度牙齿磨损这一临床难题,首先从临床表现和危害等方面出发,介绍了牙磨耗指数分级的评价方法。随后,结合不同类型重度牙齿磨损的患者,具体介绍了从临床检查、病因分析、多学科评估和分阶段进行序列正畸-修复治疗的过程,提出了以“恢复功能咬合”为目标的多学科诊疗路径。




      借助Tscan、下颌运动轨迹描记和数字化颌架等手段进行辅助检查和设计,重度牙齿磨损病例的功能性评价能够更加客观和可视化,能够切实提高多学科疑难病例的诊疗效果。


      张磊教授首先从咬合接触的基本规律和修复要求出发,讲解了咬合接触和临近咬合接触的概念,提出固定修复咬合接触应达到50~100微米的精度要求,由于数字化技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传统技术流程中多个关键环节的误差,对于咬合接触恢复精度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随后,他介绍了常用的数字化动静态咬合记录、数字化咬合设计和数字化咬合评价方法和技术要点。



      有观众提问关于“如何选择对应的数字化技术”的问题,张磊教授强调为了避免盲目应用,医师需要根据患者诊疗需要和不同技术的特点,合理选择适合的数字化技术,优化诊疗流程。结合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咬合接触设计能够更加直观、精准,可以显著提高临床工作效率,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深入应用,必将使更多的患者和医者从中受益。


提问、答疑环节